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广度、深度、温度逐步提升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绘出“新蓝图”

良搁疚痛 2024-7-26 17:16 928人围观 博音快讯

央视网消息:7月25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在上海正式发布,共计九个方面165项重点任务,通过项目化、清单式推进,确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各项任务加快落实。

新一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分别从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高层次协同开放等九个方面,提出多项重点任务,包括深化长三角基础研究合作、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等。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顾军介绍:“注重在需求发现、项目实施、制度创新等方面更好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注重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先行探路,加强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系统集成,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发展能级,辐射带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协同发展。”

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出,深化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创新跨省“一件事”集成服务、制定出台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举措、联合编制实施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等。

20项重点任务 统筹推进科技和产业创新

目前,长三角拥有9座GDP万亿城市,集聚全国逾30%的高新技术企业。此次发布的长三角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在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协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各提出20项重点任务,以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发展能级,辐射带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协同发展。

在上海科技大学的这座实验室里,科研团队正在研发一种精密传感设备。受益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相关政策的支持,实验室研发出的多款高灵敏度电磁传感器已经开始进行产业化转化。

上海科技大学副教授叶朝锋称:“因为我们是全新的技术和产品,在市场上还没有经过系统地市场验证,在风险比较大的早期、市场不敢投的时候,‘拨投结合’政策能够给我们很好的起步机会,能够给我们提供启动资金以及专业的指导,它能够让我们跨过从实验室到产业的鸿沟。”

“拨投结合”是长三角国创中心最主要的改革创新举措之一:即对于引领性、颠覆性技术项目,利用财政资金按科研项目投入支持,获得社会化融资后,前期的投入就转化为股权,来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立三年多来,长三角国创中心已布局建设共性技术研发载体超过100家,以“拨投结合”方式组织实施了超过100项填补国内空白的引领性技术创新项目,转移转化技术成果超过9000项,服务企业累计超过2万家。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介绍:“根据长三角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布局,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与装备等领域,统筹布局建设一批研发载体,强化高水平科技供给;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与转化服务,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发展。”

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沪苏浙皖共谋“发展一盘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处副处长黄超明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强长三角基础研究合作,勇当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推进医疗互联互通 便利于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民生共享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互联互通不断加强,一体化发展的广度、深度、温度都在逐步提升。

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上海青浦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越来越多的医院在这里开设了分院。检查结果的互联互通使周边患者更加便利地享受到上海的医疗资源。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分院主治医师马淼介绍:“因为我们医院地处江苏和上海的交界,所以会有很多来自江苏或者是周边浙江的患者来就诊。对于这些患者,我们提供了一个很便捷的就诊流程,而且对于患者在当地二级及以上医院做的检验或者是检查的报告都是互认互通的,所以免去了重复检查,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方便患者有一个更好的就医体验。”

随着长三角示范区医疗互联互通互认工作的推进,截至今年6月底,长三角示范区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平台共接入医疗机构38家,共完成“互联互通互认”52.94万人次。目前,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已实现52个服务事项“一卡通”。

17项重点任务 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生态建设。在生态环境领域,本轮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17项重点任务,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

这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蓝色珠链”岸线一期,2022年6月底开工,得益于清淤疏浚、水系连通、岸线整治等生态修复措施,区域河道面貌显著改善,成为“好风景引来新经济”的绿色示范。

上海市青浦区水利管理所建管部部长朱伊妮向记者介绍:“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蓝色珠链’一期的施工范围,目前的进度80%左右,整个区域都是在太湖流域的范围内,这里修复的水质能达到Ⅱ类左右。”

“蓝色珠链”岸线贯通工程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以元荡湖、太浦河为代表的太湖流域河湖,经过水系连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等生态治理措施,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治理、共保联治的典范。

下一步,长三角地区将重点围绕河湖流域和海域重要水体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持续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落实一体化示范区跨界水体专项治理和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太浦河全流域“一河一图一策”应急联动机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